琼·岗鉴的中文博客
  • 雅典娜
  • 菩提
  • 弥留
  • 麦芒
  • 西风
  • 金枝
  • 邻人
  • 小世界

©2017-2020 琼·岗鉴保留一切权利

《喜马拉雅的彼此》

雅典娜光辉

本来还想着给多本编辑借点钱应急一下,不料接他的钱的人早已排队,一大早就已经有人借走了同等数额的钱。然后我们就从80后该不该找90后女生喝酒聊到我的择偶标准,又从亚当斯密的核心思想聊到形形色色的逻辑推理方法。说了一大堆空话,遗憾收尾。总感觉我们这个时代,精致地聊天成了一件非常稀罕的事情,谈话的内容往往只是难以承受的轻,没有思想的尝试,也有没有企图理解或者怀疑,甚至过份地确信自己所知道的那点狭隘的知识。真怀念苏格拉底的年代,两天两夜用哲理的语言讨论何为道德,不插嘴,不急躁,不道歉。

晌午过一点以前,拿起以前只看了半截的《喜马拉雅的彼此》这本游记,之前一直看到根敦群培大师去热振寺的那部分,文中记载他进热振寺,对寺院选址的精妙之处大加赞赏,然后寺院里本来有一些巴利文经典,但是因为同行的大师是外国人,而当时恰恰因为西藏内忧外患,人们对外国人普遍有警惕性和疏离感。最有意思的是,说书人(及第一作者)从当时拉萨人对外国普遍的戒备心出发,旁征博引地讲到了当时的西藏内忧外患,并不是仅仅是单纯讲历史,而是结合国外的发展轨迹,用极富遗憾的方式讲了20世纪初期的那四十年,我们是如何错过了大量的发展机遇问题。这样的历史对我来说并不陌生,因为我料想中的西藏当代史就应该这样讲述,藏族近一千年的历史讲述方式都是把自己吹嘘的神圣无比,所以除了从政治角度不能妄谈当代史之外,历史学家都在刻意地回避这段令人痛惜的历史阶段,转而纷纷研究所谓的吐蕃赞普历史,那段历史要想讲清楚,其实基本靠逻辑推理,而是逻辑都是支离破碎且受到及民族感情和政治高压的双重压力。一言以蔽之,藏族历史的研究工作在如今看来,简直就是一潭死水。我很喜欢这种有比较的历史,让人知道原来当我们的先辈在迷糊中吃喝拉撒时,日不落帝国在面对北美十三州的《独立宣言》签订,当我们因为编写了一套《藏族当代文学汇编》而洋洋自得时,美国航天局把三名宇航员送到了月球表面。

这本书偶尔就会蹦出这样的闲白,总让人意犹未尽。之前有一段石窟的历史,也是从古印度石窟艺术衍生到龙门石窟和古希腊雕塑。这个讲述人真不愧是个眼界开放的人,对于这样的人,无论他是中学教师还是寺院里的住持,我都是满心敬佩的。(倒不是因为他们讲述的那点知识,而是藏族六百万人口,知道这些的长者几乎是凤毛麟角)

新的文章 旧的文章

Leave A Comment